
2025年5月13日,初夏时节,记者走进汉寿县岩汪湖镇金盆岭村,只见村道干净整洁,两侧民居错落有致,月季、绣球、美人蕉等各色花木点缀于房前屋后。每一座庭院都像是一座小小花园。但是村道边、民居旁却看不见一个垃圾桶。记者忍不住赞叹:“金盆岭太美了,村里的保洁员一定好负责任吧!”
乡村如画。常德日报记者 魏仙耘 摄
“我们村里没有保洁员。”村党总支书记张祖爱却这样告诉记者。
“我们村里个个都是保洁员。”旁边的一位村民接过话头,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,“我们村里的大路都是党员带头义务清扫的咯!”
水泥村道干净整洁。常德日报记者 向晋醇 摄
金盆岭村辖19个村民小组,有476户1937人,全村党员75人。自2015年该村推行“党员百分制积分管理”以来,党员包保已成为村级治理的一大特色。
在金盆岭村,每个花坛草坪前都立有一个“党员责任牌”,党员认领花坛、道路保洁任务,接受群众监督。每名党员因地制宜包保6至9户农户的人居环境整治等日常工作,每季度公示积分明细,积分挂钩评优评先。“过去党员积极性不高,现在比着干!”村民李后忠感慨,党员们带领包保户你追我赶,争当先进。这一制度每年为村集体节省保洁支出超6万元。
绿树环绕的美丽庭院。常德日报记者 李龙 摄
村道边鲜花绽放。常德日报记者 向晋醇 摄
沿着硬化的水渠漫步,旁边是绿意盎然的菜园。村民刘平贵正将菜叶、树叶等垃圾投到沤粪池内。“一季度清理一次池子,不仅减少了垃圾,清理出的废渣投到菜地里还是上等的有机肥呢。”刘平贵说。
为了整治人居环境,金盆岭村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等一系列制度,将转运垃圾、可回收垃圾及可沤肥垃圾分类处理。专门的回收员每天回收农户家中废品,可回收废品运至村里的废品收购点并建立台账,有毒有害废品则运至垃圾中转站处理。湿垃圾堆肥,废纸瓶罐能卖钱,剩下的才让拉走。这套“三个三分之一”分类法,让垃圾成了“资源”。过去一年,单是可回收垃圾就为村民创收8万多元。
88岁的杨幺妹打理花草。常德日报记者 李龙 摄
今年88岁的杨幺妹老奶奶临街而居,每天上午,她都会认真地将屋前的街面清扫干净,再打理自家院子里的几十盆花草。“环境好了,心情也好。”杨幺妹高兴地说,现在水泥路修到屋檐下,四处干净整洁,花红草绿,乡村风景一点不比城市差。
夕阳西下,炊烟升起,张祖爱站在村头算了一笔账:通过党建引领、制度引导,不仅省下了保洁支出、让垃圾变废为宝,乡亲们还养成了每天早起15分钟洒扫庭院的习惯,环境越变越美。近年来,金盆岭村先后获评“常德市美丽乡村”“湖南省美丽乡村”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”。这座人人都是保洁员的村庄,正在用自己的方式,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。
来 源:常德日报·常德融媒客户端
编 辑:刘译林
一 审:刘晓燕
二 审:周海燕
三 审:张智峰
责编:刘译林
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
跟着总书记学历史
“关爱小乳牙科学防龋”公益行动走进汉寿
【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老兵”】冯超越:乡村振兴的“排头兵” 群众信赖的“主心骨”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8.4
【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老兵”】邓红波:“兵支书”领航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8.1
【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老兵”】吴喜堂:永葆军魂的“兵支书”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31
下载APP
分享到